六安市审计局关于印发六安市“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pg电子麻将胡了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审计局发布时间:2016-07-26 00:00
字号:

六审发〔201699

 

各县、区审计局,局机关各科室,市经济责任审计局、市投资审计局、直属分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制定的“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六安市“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现予印发。

请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明确今后五年审计工作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推动我市审计事业创新发展

 

六安市审计局

                                                     2016726

 

 

 

六安市“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审计署《“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审计方式,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全面构建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为基础、社会审计为补充的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服务绿色发展和幸福六安建设。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这条主线,全面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完善审计制度,推进法治、维护民生、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审、严肃问责。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制度,更好发挥审计在保障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市、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审计制度。全面落实中央和我省完善审计制度的决策部署,推动建立健全履行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关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国家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修订情况,及时推动修改完善地方审计法规制度,为依法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推进审计全覆盖。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在“十三五”期间,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监督全覆盖。对重点部门、单位每年审计,其他审计对象至少审计1次,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以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1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

提升审计能力。针对审计的职业特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审计人员选任机制,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审计职业保障机制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审计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审计干部队伍,审计监督能力与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相适应。

优化审计方法。大力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制度规范和机制,加大数据分析力度,进一步总结推广“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努力实现审计方法、技术的全面革新,全面提升审计监督的能力和效率,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基本原则

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不能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不符合改革创新发展要求的陈规旧制来衡量当前创新事项,努力在保护发展、推动改革、鼓励创新、促进规范上下功夫。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树立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严格遵循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地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做到“三个区分”,即区分是主观故意违纪违规还是过失犯错,区分是政策制度、法规不完善还是有意违规,区分是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还是以权谋私等。

坚持问题导向,履职尽责。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浪费、重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毁损、重大风险隐患,以及慢作为、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权钱交易、骗取财政资金、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违法犯罪问题,坚持“零容忍”,坚决依法查处。

坚持鼓励创新、推动改革。树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保护创新,推动改革,以党的政策、中央决定精神、重大改革方向和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审计分析判断标准,保护新事物、扶植创新、包容创新,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全力服务改革、推动改革、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主要任务

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从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等入手,始终坚持“两手抓”,突出以下重点。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重点关注改革部署的推进情况和创新探索,关注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关注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突出问题和推动长远发展的建议,促进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发展。

推动政策措施落实。围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的贯彻落实,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围绕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等方面,促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围绕省、市委调转促4105战略实施,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协调发展。

促进公共资金高效使用。把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重大资源毁损、环境污染及效益低下等问题,推动实现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加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重点关注促进用好增量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当好公共资金的守护者。

维护经济运行安全。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风险隐患,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重点关注招商引资、国有企事业单位改组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资源安全,推动转型发展。

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要重拳出击,一查到底。要查源头、查原因、查责任、查后果,严肃揭露和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和内幕交易等问题。要注重源头反腐,认真研究和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规律,深入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

五、重点工作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促进政策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发挥实效为目标,持续开展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突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重点,发挥政策落实督查员作用。

围绕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风险防范,着力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政令畅通。

加大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问题,以及重大失职渎职、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违纪违法等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推动整改问责。

加大推动制度创新力度。根据中央、省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密切关注有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修订完善情况,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政策落实的,及时提出建议,推动清理完善。

加大推动深化改革力度。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关注各领域改革措施不配套、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抵消等问题,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保障改革协调推进。

(二)财政审计。以保障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促进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为目标,依法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切实增强财政审计的全面性、宏观性、整体性和建设性。

继续完善全部政府性资金(资产)审计机制,促进政府将各项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推动政府建立“全口径”的预算体系,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促进完善提高标准,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重点关注财税体制运行,政府预算体系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等。

加强转移支付资金运行情况审计,重点关注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使用,实施项目跟踪问责机制;积极推动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更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党政工作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5年内至少审计1次,注重把部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督促建立统一、规范、科学的预算定额、支出标准和开支渠道,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水平。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关注有关“小金库”和“吃空饷”治理、机构设置、编制使用等相关规定的执行和清理情况,推动作风建设持续改进。

加强税收审计,重点监督检查依法征收、税制改革和征管体制改革推进,以及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大众创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及效果,推动清费立税,促进建立现代税收制度。

(三)经济责任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目标,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深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全覆盖制度,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每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任期内,对所有审计对象轮审1次。坚持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十三五”期间,任中审计面比“十二五”期末提高50%。按照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的要求,全面推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立足权力运行与责任落实,分类别研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内容,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重点监督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定、执行情况及效果,重大决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本人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等,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依法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审计结果公告等制度,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公共投资审计。紧跟发展,明确目标,加大公共投资审计力度,从政策、民生、风险、质量、管理、责任等方面入手,重点关注抑制盲目重复建设、防止产能过剩、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和落实投资领域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落实和完善公共投资竣工决算审计,优先选择政府投入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发挥竣工决算审计促进问责和问效的重要作用。

加大对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对重要政策投资执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的情况实施跟踪审计、促进提高投资绩效,充分发挥投资审计预防性作用。2020年基本形成投资跟踪审计体系方法。

加快公共投资审计制度建设,健全投资审计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投资审计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公共投资审计管理模式的转变,保障公共投资审计平稳有序推进,为大别山中心城市建设提供良好服务。

 不断拓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审计范围,重点关注政府、社会投资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项目,突出对立项决策、项目审批、土地供应、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等环节,加强监督,提高投资绩效。

(五)民生审计。以促进深化改革、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维护人民利益为目标,加大对扶贫、“三农”、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文化、教育、救灾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依循资金流向,从政策要求、预算安排、资金拨付追踪到项目和个人,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不断完善和发挥实效。

加强扶贫审计。依据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围绕“十大扶贫”工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建立扶贫资金定期审计制度,两年轮审一遍。重点监督检查脱贫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关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推动扶贫资金统筹整合使用,促进提高扶贫实效,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扶贫开发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制度。

加强涉农审计。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重点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资源利用等方面情况,推动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加强社会保障审计。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和投资运营情况审计,揭示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保障基金安全规范运行,促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加大对住房公积金等住房保障资金、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项目的审计力度,推动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方面审计,推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维护社会公平。

加强教科文卫等领域审计。加强对教育、科技、文化、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重点资金和项目的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政策落实、资金分配、项目实施等情况,及时反映相关领域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规范管理、完善制度、提高绩效,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审计服务能力,共享改革成果。

(六)绿色发展审计。以促进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依法对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等国有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情况进行审计,加大对资源富集和毁损严重地区的审计力度,对重点国有资源、重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保护项目实行审计全覆盖,推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水资源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开展审计,揭露和查处无序开发、低效利用以及破坏浪费资源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

加强对环境污染方面的审计,揭露和查处防治措施不落实、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促进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开展节能减排政策履行、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新能源建设等情况的审计,揭示相关部门、重点企业在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法规、管理和使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国家政策法规落实到位。

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按照中央《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要求,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根据各地主体功能区定位及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结合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特点,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2018年起市县两级建立经常性、常态化的审计监督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绿色发展。

开展大别山区水资源环境保护、对“一谷一带一心一廊”的专项审计,围绕六安茶谷、淠河生态经济带、大别山区中心城市、合六叶工业走廊的建设,重点关注主体功能区优化配置,统筹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一体化建设,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建设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六安建设。

(七)企业审计。以促进国有企业(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提质增效、保值增值、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依法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实现审计全覆盖,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促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维护国有资本安全。

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推进企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国有企业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量。

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全面审计。密切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设立及运转情况,加大对权力集中的重点岗位和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力度,促进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有效平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对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5年内至少审计1次。重点关注企业国有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情况、发展潜力和风险隐患情况、企业法人治理及内部控制情况,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情况,促进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以品德为核心、能力为重点、作风为基础、业绩为导向,加强审计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能力和制度建设,打造审计铁军。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制度创新,优化审计人才结构,完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信息化人才、综合分析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机制。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规范易行、符合审计机关的选人用人机制,促使优秀审计干部充分涌现。坚持“会查、会写、会讲”标准,完善优秀年轻审计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实行聘任制,制定聘任人员管理办法。完善轮岗交流、人岗相适机制,科学定岗、合理轮岗,发挥人才效应。

推进审计职业化和人才库建设,建立适应审计工作需要的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审计职业保障机制和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不断提升审计职业化水平。完善审计人才库建设,发挥好人才库在制定审计发展规划、年度计划、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作用。

加强审计能力建设,完善审计干部职业培训体系,科学制定审计职业教育规划,建立审计干部继续教育和分类、分层级、分岗位培训制度,实现职称考试与职业培训、学历教育高度融合、一体推进。建立审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继续鼓励审计人员加强业余学习业务,持续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完善审计导师制,发挥导师指导培养作用,加快审计人才培养步伐,增强新入职人员适应能力。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审计精神,努力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三十条规定精神和审计“八不准”要求,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从严规范要求,针对问题及时整改。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审计机关和定点帮扶困难群众制度。

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完善党建工作各项制度,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组织设置,规范组织制度,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监督和管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等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推进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加强审计一线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组临时党组织的监督、保障和服务功能。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强化党内监督,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肃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审计纪律。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监督责任,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教育预防、制度创新和监督问责为重点,突出责任分解落实和责任追究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一案双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新机制,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着重在党性党纪、世界观、权力观和典型教育上下功夫,使广大审计人员筑牢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大审计项目廉政回访等监督检查力度,对重大审计项目实行廉政跟踪检查。

(三)推进审计法治化建设。以保障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为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强化对审计监督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体系,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健全审计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审计业务管理、廉政建设岗位考核、责任追究等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和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制定合法性审查程序规定,落实重大决策和重要规范性文件制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加强合法性审查,确保重大决策依法、科学、民主。

健全完善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机制。将项目质量作为审计中心工作,继续强化审核、复核、审理三级控制,不断提升全过程质量控制效果。对重大审计质量问题,严格执行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定期通报监督检查情况。不断改进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发挥好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对审计监督权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规范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制定审计权力运行事中事后监管细则。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的意见,全面清理退出各类与审计法定职责无关、可能影响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的议事协调机构或工作。主动接受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监督,定期报告工作。推动建立对审计机关的外部审计制度。坚持阳光法则,提高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完善特约审计员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深入推进普法治理。贯彻“七五”普法精神,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审计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全市审计法治宣传教育水平。坚持文明审计、客观求实,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方面意见,切实改进和规范审计执法行为。

(四)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为目标,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建设审计数据中心,加大数据分析力度,拓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大幅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加大数据集中和整合力度。建立健全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到2020年实现对财政、税务、社会保障等主要信息数据的全归集。按照上级统一规划,建立审计数据市级分中心,大力推进各类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推动实现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数据利用价值。

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力度。积极应用“云计算”、数据挖掘、智能分析等新兴技术,探索多维度、智能化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对各领域、各层级、各系统间数据的关联分析,增强判断评价宏观经济、感知经济风险等方面能力。

完成金审三期工程建设。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化审计指挥平台、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审计综合作业平台和综合服务支撑系统。加快推进审计机关公文处理、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信息化,逐步实现审计计划编制、资源配置、组织管理、质量控制、业务审理、报告编撰、成果利用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基本建成一体化信息综合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实现审计机关设备和系统软件全部国产化,保障审计安全。

(五)加强审计管理。以推进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全局性和宏观性为目标,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大对审计计划、组织实施、质量控制、资源配置、成果运用等的统筹整合力度。

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建立健全对下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管理、人员管理、审计业务管理、综合管理等考核制度。按照统一部署,有序推进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落实改革。

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统筹。摸清审计对象底数,加强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分类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频次,编制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确保“十三五”期间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审计项目计划报批、备案的办法和具体要求。

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坚持国家审计主阵地,大胆调配使用部门财务、内审力量,充分借助社会审计力量,最大限度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多部门、多类型、多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协作精准的审计组织方式。加强各级审计机关、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建立审计成果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审计监督整体效能。

提升审计成果运用水平。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税务、工商、国资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在案件会商、情况通报、资料查询、调查取证、案件移送等方面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形成相关制度办法。加大审计成果向有关监督、主管部门的通报力度,推动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将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推动改进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机制。加强审计成果综合利用,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层次和水平。依法依规全面公告审计结果,推动被审计单位公告整改结果。

加强审计宣传工作。拓宽宣传渠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利用网站、刊物、微博、微信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审计工作动态、成果和政策法规。围绕审计工作中心和完善审计制度,加强重大新闻事项的宣传策划,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方式,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审计影响。

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促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六安市审计局办公室  

                                  2016726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网站地图